Onepage
ONEpage
專題動態網站
請跟著記者的腳步,一步步揭開大絕育時代後的真實樣貌,十年來,家犬們都結紮了嗎?
Youtube
窩的立場
到Youtube 看記者聊專題
新節目已經上線!看窩窩主編與製作專題的記者對談採訪時的所見所聞吧!
播放Play
Podcast
Podcast
上班、通勤就用聽的!
絕育數十年,卻難鬆口「有成」?原因是什麼?請打開podcast頻道聽記者娓娓道來吧!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Intro Image

金馬入圍片《野生之路》 揭秘第一線保育現場

Intro Image

猴硐貓公所委外經營 卻陷照護不當爭議

Intro Image

守護環境也要守護生命 環團籲鳥繁殖季勿淨灘

 
 

 

八月份的窩講堂,與當代動物思潮讀書會合作,邀請來自公部門和民間的講者,針對議題框架、執行方法、實務推行難題,一同畫出流浪動物源頭管理的方向,若還沒看過(上篇)可先點此閱讀「【窩講堂】流浪動物問題這樣看—流浪犬源頭管理策略(上)

 

wuo speech02

 

上ㄧ篇報導我們從公部門的觀點,以總體規劃的角度看台灣流浪動物的源頭管理。除了公部門的聲音外,論壇中也有許多來自民間團體的講者,各自在關注的領域為流浪動物問題努力。讓我們來聽聽這些講者的觀察。

 

民間的理念—「源頭管理」的民間力量

 

speaker

  


 

一、動物保護團體與政府合作稽查經驗談

臺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調查專員  黃稚惠

 

「我們面對人的時候比面對動物的時候多,動物其實是很好理解的,難溝通的都是人。」

 

001

 

民間和政府合作稽查、相輔相成

 

在臺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TSPCA)工作,黃稚惠分享協會與政府合作稽查動保案件的工作心得。SPCA 承接民眾通報,當有疑似動物虐待的案件發生時,第一時間趕往現場調查蒐證。不過因為昰民間團體,無法像政府單位一樣執行公權力,只能先和飼主、報案者溝通、蒐證,將事件始末整理出來,讓政府後續接手法律部分。

 

稚惠舉例說明民間團體和公部門的性質和行事內容差別:

 

主管機關

  • 執行公權力,對飼主進行開罰

  • 若有需要可查詢個資(例如:一塊地上有無主犬隻,可調閱附近居民資料)

  • 經費預算相對穩定

 

民間團體

  • 給予飼主較長期的觀察、合作、幫助

  • 與主管機關是合作關係,但是也具備監督責任

  • 可勸募資源或招募人力(如:調查志工)來協助案件

 

正因為行事方法不同,兩者若能合作共事,便能彌補各自不足。然而稚惠也坦白地提到,雖然與政府合作,不是所有遇過的動保員都善盡職責,他就遇過不太想管事的動保員,打電話通報案件時竟告訴稚惠「這樣不算虐待」,直到稚惠說要拿動保法條出來查,對方才趕緊改口承認案件。「民間團體有監督公部門的責任,遇到不負責任或推諉了事的動保員,一樣大力監督!

 

001 1

(圖片取自TSPCA官網)

 

稚惠談到曾與動保處一同破獲一處位於北投的非法繁殖場。當時有民眾在山區聽到奇怪的狗叫聲,就向SPCA 報案,SPCA 前往查看,然而因為是私人土地無法隨意進入,便通報台北市動保處,請動保處依據這名民眾的證詞向檢警單位申請搜索票,後來以搜索票成功進入該土地,發現果然是一家大型非法繁殖場,有三百多隻品種狗。

 

過程中,SPCA 扮演連繫民眾和政府的之間的橋梁。稚惠提到由SPCA 協助以及民眾自己報案的差異:「我們會教導報案者如何處理疑似非法案件。政府部門接到報案電話時,也會跟民眾說明要怎麼蒐證,但是沒有時間講得那麼細。我們的話,就會透過E-mail、電話去仔細教導報案者如何蒐集證據,也會透過以前的法律經驗去和縣市主管機關、承辦人員溝通,就能讓案件處理得更快、效率更好。

 

北投繁殖場案後來帶出了三百多隻狗,因為數量龐大,收容所難以消化,SPCA 便舉辦送養會,前後將三百多隻狗幾乎全數送出,也設定認養人的門檻和追蹤機制,確保認養人有負起照顧動物的責任。這些細緻的處理過程,如果單靠動保處,可能就做不到相同的效果。

 

公部門常以沒有人力、沒有資源、沒有時間為原因,不去執行救援或安置的行動,而民間部門相對沒有包袱,又有較充沛的人力動能和熱忱,政府做不到的,就讓民間來做。

 

 

第一線與飼主、報案者溝通

為了實務調查的需求,SPCA的調查員們需要對動保領域有充足而嫻熟的背景知識,能夠對「疑似違法」的情境很快做出正確反應並且行動。不只是動保法和野保法,連媒體規範、廢棄物清理管理法、社會秩序維護法等都需涉獵,因為流浪動物並不是單一面向的議題,而和各種社會問題脈絡息息相關。

 

調查員們蒐集初步資料後,便和地方主管機關(各縣市的動保處、防疫所、防治所)合作,進一步調查案件。

 

001 2

 

「為了出一口氣而爆發,是幫不到動物的。」

 

去瞭解飼主行為背後的困難,以「我來幫你」的柔軟態度取代攻擊性的言詞,專注在「人」遇到的問題而非一味「動物如何如何」,一旦能打開對方心防,幾乎所有困難都可以化解。

 

稚惠分享結束後,黃宗慧老師接過麥克風,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結語。在處理流浪動物議題的過程中,常常遇到很多覺得無力的時刻,然而滿溢的情緒並不會把事情推往更好的方向,只是徒增不同想法人群的對立。為了動物長遠的好,動保人要冷靜下來,讓「溝通」扮演最根本的角色,才能從源頭改善飼主不當心態,並讓民間與政府的執法合作更加順暢。

 

完整簡報

 

黃稚惠的源頭解方為何?

  1. 民間和公部門從不同方法切入,共同合作稽查違法繁殖和不當飼養

  2. 民間團體善盡監督公部門的責任,避免主管機關推諉卸責

  3. 無論何時都要敞開溝通,不造成飼主及動保調查員彼此對立

 

延伸閱讀:有問題的從來就不是動物,而是人。

 


 

動物保護警察制度

臺灣動物新聞網記者  李娉婷

 

「關乎生命的事,我們往往壁壘分明,且操之過急。」

 

002

 

「動保警察」乍聽十分新奇,卻是許多國家已經開始起而行的動保策略之一。娉婷是臺灣動物新聞網的記者,她分享國外的動保警察案例,作為流浪動物源頭管理的思考方向。

 

顧名思義,動保警察是專門處理動保案件的警察。動保警察是專職人員而非任務編組,熟悉動物法規,具有和一般警察相同的執法權,必要時可申請搜索令、訊問要犯等。

 

荷蘭 —— 第一個有動保警察的歐洲國家

 

娉婷介紹了幾個國際上較為人知的動保警察案例,從動物福利行動較早的歐洲開始。荷蘭是第一個有動物警察的歐洲國家,於2011年上路,管理寵物、非農場經濟動物、動物走私等案件。這個計畫納入許多構想和專案,執行起來非常燒錢,至今花費了12億歐元,約等於臺幣400億歐元,龐大支出讓在地政治人物對計畫態度趨於保守。

 

另外,雖然名義上是專職警察,但是荷蘭就和世界許多國家一樣,面臨警力不足的問題,動保警察也常常調去做一般警察的案件。除外,就像在臺灣一樣,動保警察少不了面對民眾的訕笑,被譏諷為「天竺鼠警察」(臺灣則有所謂「毛球警察」的稱號)。不過警局發言人對此做出很有智慧的回應:「我們不拿生命開玩笑。(We don't make fun of it.)」

 

005 1

005 2

003

(圖片取自簡報)

 

因為警力人手不足,就像臺灣 SPCA和公部門合作稽查一樣,荷蘭也有民間動保團體的調查員,和動保警察合作破案。在經濟動物的調查部分,則由荷蘭「食品及消費產品安全局」合作開單。歐洲整體而言對經濟動物福利要求較嚴格,因此經濟動物的勘查也是很重要的面向。

 

挪威——超迷你試行計畫

 

004

 

挪威在2015年時,由農業部和法務部合作,宣布試行一個 3年的動保警察計畫,整個計畫由三名核心人員組成;一名法務專家,一名調查員,一名協調員,預算為台幣一千萬左右。

 

聽到這裡,是否覺得有點驚人—只有三個人、一千萬,就想處理好整個國家的動保案件?

 

其實,這個計畫有著明確的方向—不是在前線稽查,而是要確保民眾通報的動物虐待案件能夠成案,虐待動物的嫌犯能獲得起訴與制裁。這樣的方向或許很值得臺灣借鏡;論壇第一天,新北市陳處長就曾多次提到,在前線辛辛苦苦稽查、逮獲犯人和物證,最後到檢察官和法官手上變成不起訴或無罪放行。雖然挪威這個計畫人手不多,但若能好好協調司法和動保部門,攜手合作打擊違法案件,便已經是推動動物福利的一大進步。

 

德國——第一個將動物入憲的歐洲國家

 

德國在處理流浪動物問題上常為人稱道,德國憲法在2002年納入了動物保護的概念,也是第一個這麼做的歐洲國家。井然有序並且執行透徹的動保法條,讓德國街頭很少見到流浪動物。德國的動保警察由一般警察擔綱,除了虐待和棄養之外,民眾對於同伴動物以外的動物福利也具有意識。

 

美國、英國——因地制宜,與民間合作

 

美國地廣,各地社會型態不同,動保政策也須因地制宜。在美國堪薩斯州,動保警察基本上˙在做動保檢查員的工作,有持搜索票進入民宅的權力,特別的是也會進行不當獸醫師的稽查。在美國洛杉磯則成立了「虐待動物特別工作組」,屬於洛杉磯警隊的一支,將重度及輕度虐待動物案件移送法辦。英國則類似荷蘭,由英國RSPCA成員和動保員合作,共同調查違法案件。

 

臺灣——警察和動保員人力短缺

 

回到臺灣的情況,臺灣無論警察或動保員皆人力不足,倚賴著與民間團體的幫忙才能順利辦案。娉婷特別以前陣子受害的街貓「大橘子案」為例,指出因為制度的設計,民眾和警察所想像的行事方式其實有很大落差。

 

動保報案過程中,警察在接到動保機關的確認前,常不會做出任何行動,反之報案民眾可能如熱鍋上的螞蟻,急著希望警方去逮獲嫌犯。許多民眾以為去和警察「報案」,警察就會展開行動;事實不然,可能警察只是寫下了「工作備忘錄」,卻沒有發給民眾「報案三聯單」,這表示警方並沒有讓案件「成案」。以大橘子案為例,目擊證人在事發後馬上前往報案,卻花了三個小時和警察溝通,警方方才協助調閱監視器並寫下備忘錄,目擊證人便以為已經成案,但是事實上並沒有。又到了隔天,娉婷和其他人到報案的分局確認是否成案,警方卻一直認為動保不是警察的業務,又拖過一整天,才等到報案成功、動保員趕到。在這耗掉的一天裡,該名虐殺的同學已經前往其他地方將貓咪棄屍。這樣冗長的過程,不只顯現出警局和動保處橫向聯繫的問題,也浪費非常多人的時間和社會資源。

 

娉婷指出,大橘子案中也有動保員人力不足的問題,沒有辦法第一時間讓警方聯繫上,拖慢了整個流程。在臺灣整體缺乏警察和動保員人力的情況下,成立專職動保警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最後,娉婷沒有給出解決源頭問題的答案;然而,如果能先處理動保員和警察人力不足的問題,讓辦案流程更加順暢,或許已經能夠透過動保法的執行,減少違法案例。

 

完整簡報

 

李娉婷的源頭解方為何?

  • 借鏡各國動保警察案例,找出適合臺灣民情和資源的制度設計

  • 加強警方和動保部門的聯繫溝通,在辦理動物案件上更加積極

 

 

延伸閱讀:關乎生命的事,我們往往壁壘分明,且操之過急。

 


 

看不見的源頭:動保教育的起點與目標

臺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理事長 林憶珊

 

「教育是解決流浪動物問題的源頭。」

 

006

 

憶珊是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的理事長,長期推廣動物生命教育。她指出,講到源頭管理,許多人會開始談 TNVR、繁殖場管理、寵物戶籍登記等,很少人提到最根本的源頭—教育。然而,教育卻是最重要且困難的面向。以曾經討論得沸沸揚揚的移工吃狗為例,因為根本價值觀不同,才會出現吃狗情況。棄養也是相同情形,唯有透過觀念的教育,才能從根本改變民眾對生命的看法。

 

生命教育應從小開始,引導孩子知道,自己有權利在日常生活中選擇對動物友善的行動,培養悲憫心和仁慈心,以及對生命負責任的態度。美國人道協會已研究證實,生命教育確實對孩子的想法引起效果,因此動平會將注意力放在校園生命教育上。

 

學校中的生命教育

 

校園中的生命教育目前多由各校輔導處負責,大多針對自殺防治、憂鬱症、消防演習、老人關懷等主題著手,很少提到「動物關懷」,可能是老師自己也未受過動物教育方面的訓練。

 

不過,已經有老師自己將愛護動物納入生命教育。例如:何瑞瑩老師在鯊魚保育課程中,讓孩子知道魚翅害鯊魚所付出的犧牲代價,便有孩子發起不吃魚翅的行動,且自發地做海報來推廣觀念。

 

007

(圖片取自簡報)

 

另外一個例子是杜美慧老師的校犬教育,讓同學接觸校犬,作為生命教育內容,也讓孩子去練習同理心和關懷。同時,孩子回家會和父母分享心得,便能進一步影響父母對動物的觀感,從原先只認為「好髒、好危險」,轉而認同校犬並沒有那麼可怕。可惜校犬計畫後來因狂犬病爆發,而無法繼續推動,讓孩子們少了實際與動物互動的機會。不過從這些教學案例中可知,孩子對於認同的觀念是有行動力的,並能在回家後教育父母的觀念。校園生命教育的成果雖難量化評估,卻是「尊重生命」觀念的重要基石,並能藉由孩子的參與而擴散出來。

 

憶珊提到,教育課程中有時候會進行一些體驗活動,讓孩子感受動物被束縛、關籠、棄養流浪的感受,孩子其實會對活動有所回饋,並打從心裡希望能幫助動物。這就是預防的工作,比起救援等後端工作的重要性,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們很多政策試圖去改善動物,但其實『人』的改變更重要。」

 

憶珊說道,從事教育推廣,只有自己知道過程中有多困難,且很難被外界看見與肯定。同時,動物教育的內容也要時時檢驗,避免落入「接觸動物就叫生命教育」的框架

 

到動物農場餵食動物、看動物展演,並不是真正的動物教育,對待動物的價值觀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動平會推動的生命教育,以體驗動物感受、記錄影片等真實呈現動物遭遇的方式,讓孩子體會從流浪動物、展演動物、經濟動物的角度看世界,去意識自己喜不喜歡這樣的對待,如果不喜歡,又能怎麼幫助動物不再受苦。

 

另外,憶珊認為公立收容所除了動物收容的功能之外,也可以成為生命教育的場域,讓學校老師帶孩子到收容所,實際體驗流浪動物的生活環境,也加強不棄養的觀念。

 

008

(圖片取自簡報)

 

民間能做的很多,只要有一個重視動保的老師,就能對整間學校幾千個學生發揮影響力。」憶珊總結道。要解決流浪動物的源頭,基本功不可少,只有透過教育將議題擴散,才能讓更多人投入對動物的關懷。

 

完整簡報

 

林憶珊的源頭解方為何?

  • 推動校園生命教育納入動物面向,由各校輔導處及老師帶頭成為改變的力量

  • 將公立收容所認證成動物教育的場域,讓學校老師帶學生實地瞭解動物問題

  • 公部門動保預算分配上更重視「教育」,和民間團體合作,從校園根本改變源頭

 

 


 

 

尋找臺灣動物保護的最大公約數

桃園市推廣動物保會協會理事長 劉盈如

 

「動保團體喔?嗯,就是愛貓人士囉,不好意思哦,我們這邊有些選民服務要抓貓抓狗,不太有辦法跟你們合作。」

 

009

009 1

 

盈如在開場時講述動保運動近年遇到的瓶頸,並指出要改善動物處境,執法的落實是最重要的基本功。20多年來,臺灣動保法已經三讀通過十次,近年半年就修法一次,立法速度很快,執法卻遠遠趕不上立法的角度,民眾對繁複的法條內容霧煞煞,觀念也還沒跟上。

 

盈如提到,民國99年到嘉義民雄收容所,看到奄奄一息、只靠廚餘餿水維生的狗;去年她到台北一間私人狗場,同樣悲慘的情況似曾相似,有些營養不良的狗甚至已經死掉了。雖然五六年來,多次修法加強動保法的內容,動物的處境卻沒有真正具體的轉變。不禁令人想問:動保運動似乎是不是遇到天花板?

 

盈如認為源頭管理的三大方向—「狗口掌握、生命教育、立法及執法」,已經是明確的方向,然而實際執行起來卻窒礙難行,不同團體之間的對話困難重重。包括以下現象:

 

  • 家犬、家貓的「監理制度」太過鬆散,寵物登記和絕育率低,飼主教育不足

  • 關心動物議題的民眾仍然太少,屬於邊緣議題

  • 公民參與空間侷限,政策遊說的難度高

  • 動保人士內部各有主張,不擅接納他人意見,難以整合力量

  • 圈外人認為動保人士是一群「愛狗貓的人」的刻板印象,使專業形象難建立

  • 缺乏資料累積和田野數據,在議題上難以用「科學」施力,只能「以愛為名」

  • 病理解剖、鑑識學、動物行為學等動物專業學科的知識沒有跟上,動物虐待案件難以舉證成案

  • 安樂死和TNR兩大議題的倫理及實務爭議

 

盈如認為,要避免多頭馬車執行力不彰,解決問題勢必須由「共識 → 方向 → 策略 → 計畫」,一步步凝聚眾人的想法與力量。

 

動保預算分配:多少資源花在源頭管理? 

011

 

「絕育和寵物登記,是最普遍的共識。共識都有,為什麼我們還是會多頭馬車?」

 

有了共識卻無法徹底執行,背後原因可能有很多,包含:主管機關卸責、承辦人員心態問題、執行預算和人力不足、專業訓練不夠、行政首長不支持、社會大眾不支持……

 

盈如從今年六都的動保預算編列,探討公部門在源頭管理的執行上是否有心解決問題。從表中可發現,六都每年總預算不同,但相同的是,花在動物管理的預算都非常低,僅有千分之一或千分之二,而且大多花在禽流感、豬瘟等經濟動物疫情上,編給流浪動物源頭管理或後端處置的預算占千分之一中的不到一半。

 

預算是一塊有限的餅,如果別處多增加了支出,勢必會擠壓到其他面向的分配。盈如提出,假如動保人士不只關心流浪動物,也把焦點延伸到政府處理經濟動物的方式上,改善經濟動物的處境和問題,錢回來了,人力回來了,流浪動物問題也會有更多資源去改善。「福利問題是環環相扣的。」盈如舉例說道,當桃園政府一邊說沒錢處理流浪動物問題的時候,一邊又增列、自辦了八項非法定必要的福利支出,拉高了社福支出比例。就像吳宗憲的調查中提到,民眾不會說自己不關心動物,但是要把自己的一部分福利撥出來幫助動物,有多少人會願意?盈如用預算大餅的例子說明,當政府說沒錢、沒人的時候,其實有許多換位思考的角度,去討論問題的癥結和解決方法。

 

010

(圖片取自簡報)

 

多關心其他事情:平行機關的橫向溝通問題

 

延續「問題環環相扣」的觀點,盈如提到應整合其他公部門機關,一同來解決動保問題。

 

「我們常常聽到的苦水是:其他單位(司法、檢警機關)都不支持我們(動保機關),這看起來是個動保的困境。既然如此,我們有沒有可能不只關心動物,也關心其他單位,是否負起應付的行政責任?」

 

盈如舉桃園市寵物業的例子而言,桃園市合法和非法繁殖場眾多,許多設在住宅區,衍生大量虐待動物的問題。為什麼設立繁殖場的門檻這麼低?其實,設立繁殖場的法定門檻並不低,不但要先向經發局申請商號登記,還要和動保機關、建管處、都發局等機關申請勘查,確定空間配置符合動物福利和消防安全規範等。然而實際上,許多單位只要求書面審核,申請書或許看都沒看過一眼就批過了,更不用說現場勘查。當我們說動保單位未落實執法的時候,其他相關單位自然也需要被檢討,否則只改善了一個機關,其他機關敷衍了事的問題仍舊繼續存在,一再落入「執法不彰」的鬼打牆。

 

盈如又提到另外一個例子:長久以來,動保和司法部門在動物虐待案件上彷彿站在不同立場。常常見到動保員和民間團體辛辛苦苦地埋伏、舉發,到了司法檢察單位,卻被法官輕判或被檢察官不起訴,讓動保人士忿忿不平。因為動物沒有發聲的機會,犯案人的說詞常單方被採用。不過如果從其他角度來看問題,或許動保機構在現場蒐證、樣本採集、醫療報告等證據的處理上,也有很多進步空間。每個案子都有能夠細緻探討的地方,不應每次都執著於司法「重重提起,輕輕放下」的形象,應該去想問題的關鍵及解決方法,否則只會造成社會上更多對立,每個人縮進自己的圈圈裡,更不容易寬容接受他人的想法,並且讓動保運動更加邊緣化。

 

政府資料公開:民間力量投入的第一步

 

盈如提到政府資料公開的問題,認為公開資料是民眾參與解決問題的重要過程。她舉各縣市年度動保預算的資料為例。

 

在新北市這邊,我在它的網站和主計處的網站上,找不到任何(關於動保預算)的運算細目,我根本無從去分析源頭做多少事、末端又做多少事、花了多少資源,這點我是覺得非常很可惜的地方。如果政府希望民眾的力量一起來支持動保機關找錢、找人,至少要把這些預算細目公佈出來,讓大家知道政府的困境是什麼,可是實際上的狀況是看不到,那民眾的力量如何參與、支持?」  

 

就算是有公布資料的其他縣市,也只有非常粗略的大略資料,例如台北市的預算分析,也只能分析到一級主管機關的粗略資料,沒有任何二級主管機關的預算資料,更不用說計畫型的分析。「在資料不夠公開的狀況之下,公民參與是非常受限的,我們談的動物保護其實就是很浮的東西,很概念化,無法深入。

 

動保不只是關於動保,動保人要擴大視野

 

盈如最後說道,動保運動其實可以跨出動保的圈子,將關心拓及其他社會事物,因為社會議題其實都是連在一起的。舉最近吵得沸沸揚揚的一例一休為例,從歐洲的情況可以看到,歐洲不像亞洲有超長工時,民眾有很多的時間去思考、去參與各類型活動,也帶著寵物走出去戶外,去生活。人的福利好了,動物的福利也會好,勞工運動跟動保運動其實有著可以串連起來的連結。

 

其他像土地徵收、都市規劃等都市開發議題,也跟流浪動物議題息息相關。人權議題、婦女權益、性別平權等,也在在探討不同族群之間的權利問題,本質上也都互相串連。當尊重個體權利的環境打造起來,動保提倡也不會再那麼困難重重、孤軍奮戰。

 

也許我們對內尋求共識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稍微退開一點腳步,跳開我們原本所在的位置,去看更大的環境裡面發生的事情。既然流浪動物是一個公共議題 ,公共議題都是環環相扣的,當我們看到更多,或許就可以找到更多資源,一起放進來解決問題。

 

完整簡報

 

劉盈如的源頭解方為何?

  • 政府公開資料,促進民間力量參與解決問題

  • 動保人不只關心動保事務,將視野放到對整體社會議題的關懷,將議題串連起來,獲得更多空間與資源

 

延伸閱讀:動物保護非僅犬貓保護,動保運動需要擴大視野。

 


 

窩結語

012

 

從公部門和民間團體在兩天論壇中的分享,可以發現,兩者的性質和行事方式不同,卻有明確的共同方向:以寵物登記、結紮、飼主責任教育等方式,從源頭減少流浪動物產生。

 

只是其中許多眉眉角角的執行細節,單憑公部門的人力和時間,不可能細緻地面面兼顧。因此一定需要仰賴民間的大量動能和眾人智慧,共同推動規範的落實。民間的眼睛是雪亮的,公部門有未善盡責任或需要改善之處,民間團體也負起監督責任,一來一往的合作過程中,也幫助公部門組織改良、效率更好。

 

無論是生命教育、寵物戶口系統、結紮、棄養、繁殖業者管理,政府要做的是源頭資源整合者及末端執法者的協調角色,公開資料、完善法規的立定與執行;中間端的執行、監督、回饋修正,就讓民間集結眾人之力參與。

 

唯有公部門和民間互相溝通、理解,秉棄無謂的怨懟或指責,找出共同合作的模式,龐大的流浪動物問題才有機會從源頭獲得解決,讓憾事不一而再重複上演。

 

 

 

後記

 

兩天的論壇暫告一段落。在過程中,無論是中場休息或散會後,都能看到與會者彼此積極地交流意見。在Q&A時間,更不放過動保主管機關長官出席的機會,一個接一個問題拋擲而出。可以看出,民間有許多熱心的團體和個人,在動保議題上努力著,希望能讓社會走到一條動物受尊重的康莊大道。

 

龐大的流浪動物源頭管理問題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就算有了方向和策略,過程中也須不斷投入精力心神去貫徹執行,並時時修正路線。

 

就像吳宗憲老師在論壇開頭所言,修法不是最困難的事,難的是維持大家參與的動能。千頭萬緒的源頭管理,需要你我繼續投入關注,才能漸漸理清。

 

讓我們以熱忱的心胸和冷靜的思維,從源頭為流浪動物闢出不再苦難的道路。

 


 

2016.11月~12月的窩講堂

 

額外窩活動

 

 

Introduction
幫助窩窩走下去

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
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


關於窩窩

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 也是窩窩的使命。

聯繫:service@wuo-wuo.com

免費收到窩窩好康資訊

成為窩粉

窩窩官方Line帳號成立了,歡迎加入除了能直接與我們聯繫,還能收到許多專屬資訊!點此加入,或加入好友@341jxh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