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
記者|呂芷晴 編輯|蘇于寬
春天是荔枝椿象的繁殖旺季,每當這個時候,許多人總會擔心牠誤入陽台、爬上紗窗,或在衣服上產卵等情形。4月27日,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舉辦「呷蟲王者」活動,該活動以推廣聯合國農糧署的永續環境,將昆蟲創意料理作為主軸,除學習辨識與移除外來種荔枝椿象外,也瞭解食用昆蟲對環境的幫助。
林業署嘉義分署表示,雖然國內沒有食用昆蟲的習慣,但其實食用昆蟲在全球飲食文化相當普遍,中國、東南亞國家都有椿象料理,並且全球有近十億人口有食蟲文化。而昆蟲蛋白質含量高,相比牛、豬、雞的飼養方式,所需的飼料量較低,不僅有養殖優勢,亦可解決全球糧食危機及溫室氣體排放問題,具有環境永續價值。
本次活動以外來入侵種「荔枝椿象」作為主角,在學習如何辨識及現場捕捉後,便開始進入創意料理的活動環節中,將荔枝椿象油炸過後搭配蒜頭、九層塔作為佐料,料理出一道佳餚,然而,由於荔枝椿象非法定食用昆蟲,因此該活動也引發民眾疑慮通報。
食藥署表示:「目前荔枝椿象不是規定的原料,民眾過去沒有食用這類昆蟲的經驗,安全性尚未經過確認前,可能有健康及安全疑慮。」
荔枝椿象(Tessaratoma papillosa),自2010年起,農業部即公告為「應施防疫之特定疫病蟲害種類」,牠體型呈盾形,黃褐色,單眼1對、眼1對呈紅色,族群密度高時,以刺吸式口器吸食荔枝與龍眼的嫩芽、嫩梢,會造成嫩枝枯萎、國皮黑化等等,對農業經濟有危害。圖片來源:臺灣生命大百科
根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之9,從未於國內供作飲食且未經證明為無害人體健康,不得不得製造、加工、調配、包裝、運送、貯存、販賣、輸入、輸出、作為贈品或公開陳列。而本次荔枝椿象便在此範疇內,因此若將此作為食品原料貯存、加工或販售,恐都會觸法,並可依44條,處以6萬至2億元罰鍰。
食用昆蟲並不可怕,在許多國家的文化中,昆蟲早已成為主食及點心的選項,像是泰國有炸蟋蟀、炸田鱉,韓國有蠶蛹罐頭,秘魯也有烤象鼻蟲幼蟲。2013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表《可食用昆蟲:食物和飼料保障的未來前景報告》後,更逐漸有餐廳投入昆蟲食材的發想及創意料理開發。
而聯合國2023年9月更發布一份《外來入侵種報告》(Invasive Alien Species Report)指出,目前世界上已超過37000種外來入侵種被人類引入至非棲地地區,截至2019年,已造成超過4230億經濟損失,並自1970年以來,以每10年至少4倍的速度成長。移除外來種課題刻不容緩,許多專家也思考如何用更適當的策略及移除方式,減少外來種擴張、控制其帶來的危害。
而英國倫敦一位廚師更開了一家永續餐廳,將外來入侵種作為食物來源,除了推廣外來入侵種危害當地環境,更同時以吃的方式減輕環境壓力,像是以用美國通訊螯蝦來做成主菜,或用虎杖釀啤酒,解決其在英國族群量過剩的問題。
不過,根據國內目前的「食品原料整合查詢平臺」,在台灣有相關食用安全性評估結果的昆蟲,只有蠶蛹、紅蚯蚓、擬黑多刺蟻跟蜂蛹。食藥署表示:「建議未來在推廣新的食材或料理創意前,可先行溝通了解相關食用安全。」
而林業署嘉義分署副分署長李定忠也表示:「當天在4月9日發布新聞稿時,就有民眾檢舉,食藥署也有公文了解,我們也立即提供上課簡報,並請環境教師做課程上的調整,為符合法規與教育目標,當天仍有學習如何辨識與移除荔枝椿象,並參考國外方式油炸椿象,但並沒有食用牠,食藥署也有現場全程錄影。」
而由於荔枝椿象的臭腺所散發的臭液有毒,含有烷類和醛類,皮膚觸碰到會引起腐蝕性皮膚炎,李定忠也回應:「這方面有請學員在移除的時候特別注意,並也諮詢臺大昆蟲系教授,有確認過高溫油炸後食用不會食入毒素。」而由於「呷蟲王者」另有5月11日第二場活動,當天也將荔枝椿象內容拿掉,改以可食用的蜂蛹作為食用昆蟲永續環境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