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芷晴 編輯|蘇于寬
十年來平均每年都有1,700萬隻以上的動物因車禍而死亡(簡稱路殺),同時也威脅了用路人的交通安全。但你知道政府有開發一個app提醒駕駛動物路殺路段嗎?
交通部公路局於2020年開發一款「幸福公路」app,主要提供給路人即時路況資訊(含省道及國道),包含交通路況、即時影像、道路績效、施工訊息等,供駕駛接收路況資訊,避免塞車路段,更有彙整由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動物路殺日熱點資料,整合的「動物資訊」供民眾參考使用。
然而,監察院審計部112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_第2冊指出,該動物資訊功能於2023年1至11月的期間,僅有111人使用、188個總點擊次數,僅為總使用人次 666,304 人次及總點擊次數 2,503,680 次之 0.02%及 0.01%,被指出篩選功能不佳、效益低。
由於幸福公路使用量相當低,也有網友批:「有人邊開車邊看app的嗎?」、「要搞app 也沒啥宣導 一般人不會用」、「不如找google map合作,一起保育動物」。
對此,公路局表示:「無成效部分,本功能是輔助提供資訊用,現場仍設有相關警告標誌,現場CMS亦會提醒駕駛人注意,幸福公路App仍以提供即時路況為主要功能。」
臺灣動物路死事件有季節性波動,主要是受兩生類生活史活動影響。圖片與資料來源:路殺社
每年路殺高達1700萬隻!多透過民眾一起參與調查
路殺社透過公民科學計畫,邀集關心路殺動物議題的民眾在全台各地拍照、打卡,紀錄各種死亡動物,自2012年至今,累計超過6900位民眾上傳,共記錄600種動物、21萬筆車禍死亡動物的時空資訊,此外,高速公路、國家公園及民間保育團體亦有提供5萬多筆資料,共計26萬筆,換算平均每年有1,700萬隻以上的動物因車禍而死亡。
路殺社社長林德恩副研究員也進一步詳細表示:「這些資料9成都是由民眾提供的機會型調查,其他則為系統性調查以及社區型調查。」
不過,機會型調查可能會導致有民眾通報的地方會變成熱區,反之,未有民眾通報的地區,也未必無路殺狀況,難以作時間與空間的分析。林德恩回應,路殺社所得出的資料亦有結合標準化的系統性調查以及社區型調查。
「在系統性調查,我們會有特定樣區的要求,在至少三公里的路段定期派人在1、4、7、10月去觀察是否有路殺,如果路殺數量為0也須回報。」除了加入公民科學邀請民眾一同調查,加入有固定位置、標準的系統化以及特定區域調查的社區型調查,可以更精準了解路殺是否有上升的趨勢。
而這些路殺動物不僅僅只有一般類的野生動物,中大型哺乳類、兩棲類野生動物、陸生脊椎動物及陸蟹,甚至保育類的瀕危動物都有。根據路殺社近一個月的資料(2024年7月9日至8月8日)全台透過236位民眾回報,路殺紀錄共1382起。
近30天的路死統計。圖片與資料來源:路殺社
近日,路殺社也舉辦「第一屆壓馬路填空大賽」,等級一至五依序為過去最多人通報路段至最少人,也就是說,等級五的路段過去較無人去做觀察與通報,透過這個公民科學計畫結合系統性調查,路殺社希望可以邀請民眾回報,就算沒有遇到也可通報0,才可得知沒有人通報的路段是確實無路殺。圖片來源:路殺社網站截圖
說到路殺,最顯為人知的保育類動物受害者就是石虎了,談及近年的石虎路殺,石虎保育協會理事長劉威廷也表示:「石虎的路殺情況並沒有變少,仍在增加中,除此之外白鼻心、山羌甚至犬貓也應在增加中,不過可以參考的系統性調查不多,但因為越多人關心,通報也有在增加。」也因此,劉威廷認為近年的路殺案例仍逐漸上升中。
路殺沒有改善並不意外,因為路網密度、道路長度、車輛數應該都在增加中,
很多道路還在拓寬。道路新建後,要減輕路殺是件很難的事。
全台路殺第一高為苗栗縣,林得恩表示,除了可能的原因為苗栗縣鄰近山區,動物多以至於路殺多以外,路殺社亦有在當地做系統性調查主動請志工至當地定期回報。圖片與資料來源:路殺社
操作不夠直觀、App熱點僅26處 可能與管理範疇有限有關
審計部除了提出app功能使用率低,據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路殺社截至2023年7月的資料,全台動物路殺熱點共125處。但根據審計部報告指出,至2024年6月11日止,幸福公路app僅提供26處國道及省道當心動物地點,未能揭露充足資訊。
對於審計部報告內容,林德恩則認為:「這邊要提醒的是,公路局其實不是管全台灣所有的道路,他們只有管省道跟快速道路(國道),沒有一般道路。」推測公路局並未全部採用路殺社所以提供的數據,可能是與管理範疇有關。
而根據窩窩記者實際下載app測試,操作上並無法直觀找到「動物資訊」的按鈕,必須開啟右排第一個案件,並取消原有的預設(CCTV、路況資訊、道路績效),才能勾選動物資訊,進而了解全台動物路殺熱點路段,實務操作上確實不夠直觀。除了以篩選功能去尋找,民眾透過拖曳紫色的「i」,才能找到動物路殺熱點路段。
從app介面,難以直觀找到動物路殺熱點路段的「動物資訊」,需點到右排第一列篩選,才可看到全台熱點路段。圖片來源:窩窩截圖自幸福公路app
動物路殺熱點路段,app會提醒需減速慢行並警示。圖片來源:窩窩截圖自幸福公路app
對於公路局的幸福公路app的動物資訊防止路殺警示,劉威廷分享:「公路局畢竟不是管動物保育的,而是要避免人車傷亡的,我認為這為app有各種用路人可能用到的服務是好事。」儘管使用人數低,但畢竟立意良善。
而林德恩也認為:「其實這個是附加功能,app主要還是在看道路即時狀況去避免塞車或是遇道路施工,公路局願意將此功能放進去,不管是以推廣面去讓更多人知道動物路殺議題,或是民眾有真的實際實用,都應予以鼓勵!」
用App使用率檢視路殺防治成效不精確 動團建議:投入更多調查也能減少人車傷亡
此外,對於審計部報告內容所指出「據該研究所路殺資料統計數據,動物路殺案件自2020年 21,752筆增加至2023年 39,415 筆,動物遭車輛撞擊死亡情形並未有效改善,相關防制作為尚未發揮具體成效。」對於未改善路殺,劉威廷並不苟同。
劉威廷提到:「『相關防制作為尚未發揮具體成效』,這個說法過於簡單,我相信有不少防治作為有非常具體的成效,譬如國道紫斑蝶路殺。但是一處熱點防治有成效,不會表示全國路殺數量能夠減少。」他提醒,路殺原因複雜,目前雖會優先改善石虎、穿山甲等瀕危動物,但這些改善就算有成效,也不容易反應在總路殺數量。
此外,若只用「幸福公路APP的動物資訊使用人次和比例」來檢視「路殺預警和防治成效」也可能過於不精確。林德恩也表示:「審計部可能看到數據暴增非常多,是不是因為你公路局這個執行效率不彰,以至於路殺量變多,這個就是其實是很大的誤解。」
劉威廷認為公路局目標應是降低人車傷亡,因此去推動物路殺警示,但降低人車傷亡除了預防路殺,他表示基礎資料的調查與分析也很重要。「我認為若政府真的有意改善路殺,也可以編列預算投入調查,以系統化方式調查動物路殺狀況。」
對於介面與路殺防治使用率低,公路局則向窩窩記者回應:「路殺防治並非此App的主要工作項目,後續將於本App改版時,請廠商更新動物路殺熱點資訊並優化顯示介面,看看能否再精進此App的使用介面,或洽詢相關學者專家,另研議更有效的防治路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