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屢靠近,震撼彈也嚇不走的711熊
去年10月,一隻大黑熊左手被陷阱套住,牠驚慌地試圖掙脫,但小小的套索卻令體型壯碩的牠痛苦不已⋯⋯
牠的編號是711,12月3日已野放到遠得要命保護區,原以為回到深山的生活,如同返鄉般往常得自在,想不到才沒幾天,牠就開始在原始林與聚落之間不停踩點,12月中旬,竟與另一隻黑熊同時靠近聚落!
1月初,711的點位連續七天出現在一處農舍,牠不只開了冰箱、翻了電鍋覓食,連一隻跑出來的雞也一同下肚!再次熟門熟路地回來時,不但沒有把驅趕牠的震撼彈放在心上,還嚐了一下彈的滋味!最後,牠在1月23日不幸又再次中了陷阱,目前於特生中心救傷安置。日後處置,仍待專家審慎評估後決定。
吃了雞、翻了冰箱還記得找盤子的711,連續七天都來吃人類的食物,恐影響到原有的覓食能力。圖片取自|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2020年12月711才剛野放成功,卻在之後頻頻闖入聚落,原本東勢林管處預計於1月23日進行驅熊行動,卻意外發現711熊又中套索陷阱。|圖片來源 野生動物急救站
711黑熊自第一次救援到野放的紀錄|完整影片請至野生動物急救站觀看
原本住深山的熊,為什麼要偷吃人的食物?
根據日本信州黑熊研究會理事於公視熊出沒專題報導表示,其實黑熊生性很膽小,通常透過修剪草木、清理環境,就可以讓牠們感覺到這裡有人而不敢接近。
那是什麼原因讓711過去明明已中了3次陷阱,卻仍不怕震撼彈跟雷震子,屢次靠近聚落、農舍?
目前尚無明確的原因說明711為何多次闖入聚落,但牠曾一度被人類救傷後野放,又成功嚐過數次人類的食物,也許與這些經歷息息相關。根據《自然保育》期刊第64期提到,熊類的野放復育其實比其他動物更為困難,牠們容易在圈養過程中,將食物與人類連結,進而對人不那麼恐懼。
根據期刊內容,假設聚落附近的自然食物較缺乏,黑熊容易被屋內的食物及廚餘、垃圾味道吸引,牠們一旦嘗過人類的食物,便可能永生難忘,一次又一次在屋子附近流連忘返。
因此,野放黑熊前的訓練非常重要,不但圈養過程中不僅要維持自行覓食、獵捕動物、做窩巢等野外行為,更要避免牠們與人類有過多的接觸,降低人熊衝突,野放團隊會運用牠們討厭的辣椒味、鞭炮聲做「人類趨避訓練」,教牠們「如何怕人」。
「以驅趕代替獵捕」,熊熊麥擱來!
面對711一次次的造訪聚落,先前東勢林管處雖嚴陣以待地密切追蹤,使用過雷震子遠距離驅趕、設置防止牠進屋的震撼彈,試圖讓牠「怕」而遠之,然而卻未果。
臺灣黑熊保育協會指出:「此情況顯示,當時採取的驅趕力度可能仍有所不足,或是未能即時且有效的施加在黑熊個體上。」遏止滋擾熊的大原則應是降低取得食物機會,建議利用衛星點位追蹤熊位置,事先將食物收好,讓牠放棄。
日本也有熊出沒!據環境省統計,2020年4月到9月不到半年的期間就收到1萬3670件目擊熊的通報!對於驅趕熊的對策,他們的《與熊共存手冊中》也有幾項可以參考,如:在熊出沒的區域不放置垃圾桶或果實等吸引熊的東西;果園外圍設置電柵欄;在熊經常出沒的區域加強除草清理,甚至以機器狼或是卡瑞利亞熊犬(Karelian Bear Dog)驅趕熊!
臺灣黑熊保育協會強調,要在目標熊隻造成滋擾的狀況下加以制止驅趕,才會達到最好的效果。然而,當驅離無法奏效時,才會再次捕捉並野放,只有在最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考慮收容圈養。
何處是「熊家」? 去年中秋節(10月1日)被民眾通報誤中山豬夾,研究追蹤公熊#16711經救傷後再野放(去年12月3日)。然不久便發滋擾山區農地的記錄,林務局東卯山黑熊滋擾農場第一次研商會議(01.15),個人因不克出席而提供以下部份書面...
由黃美秀發佈於 2021年1月23日 星期六
嵌入文章的圖為711黑熊的活動範圍,黑熊平均可移動30至500公里,相當於花蓮至高雄的距離,圖上淺藍色部位為2018年11月28日至2020年9月30日的活動紀錄,紅色則為2020年12月30日至2021年1月23日的活動範圍,值得注意的是,紫色區塊為大雪山森林遊樂區,與人類經常遊玩的地方有重疊。文章嵌入自|黃美秀臉書貼文
與熊友善共存,有熊國子民們須努力、互助!
黑熊的生活領域廣大,難免與人類的重疊,與牠們和平共存,需要更多的認識與包容!
黃美秀於臉書貼文提到,從北部大安到大雪山森林遊樂區,都屬於711熊正常的活動範圍。而要與黑熊的友善共存,不僅要維護自然棲地,減少人為破壞與干擾;管理單位亦要重視管理議題,協助民眾避免損害;而當地民眾對於黑熊的認識與包容亦是一環,有熊國有賴每個人的認同與互助!
臺灣黑熊保育協會也呼籲農委會及林務局等主管單位,儘速制定陷阱管理辦法,以防更多瀕危物種受傷,並應積極輔導聚落做好野生動物防範措施,成立專責管理單位,降低野生動物與人類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