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曾國軒 責任編輯|蘇于寬
南安小熊是我們的啟蒙老師,牠教會了我們更多關於野生動物保育、關於山林、關於愛的事。
熊會找人,找 Right Person
黃美秀初見小熊,並為小熊做檢查
當時評估各種因素以及小熊的狀況,黃美秀認為在母熊尚未走遠,搭建簡易圍籬讓小熊等待母熊來接走是最好的方法。不料事與願違,媒體的報導吸引遊客們興奮聚集,人為干擾使得母熊遲遲沒有出現,小熊獨自在外徘徊,最後躲進卓安橋下的橋墩。
我和獸醫,以及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團隊在管理單位的授權下開始提供小熊食物,用犬用代奶粉、幼犬顆粒飼料和嬰幼兒副食穀粉調製成粥,從橋上垂吊下去給小熊,期望餓了十一天的小熊起碼可先填飽肚子。
——《小熊回家:南安小熊教我們的事》P.29頁
從橋而降的保命餐吸引餓肚小熊湊上前進食,不過小熊的食慾卻日漸下降,留在碗內的食物越來越多,也一直待在橋墩下不再移動,行動力明顯降低又發現有拉稀便,種種跡象讓團隊擔心不已,於是決定對小熊進行治療。
可是面對人類的善意,小熊沒有因為身體不適而乖乖接受,幾經波折後,從山壁滑落的小熊被山青一手接住,才展開了小熊的治療。然而,接受治療只是第一步,後續還有一連串的照養關卡等著小熊一一破關。
因為課程、因為颱風,黃美秀剛好遇見了小熊。或是,走失的小熊在找 Right Person。
一隻小熊 泛起社會關注的漣漪
有人疼的小孩最幸福,南安小熊落難後,各地熊褓姆紛紛出手幫忙。
照養團隊不打算一輩子圈養小熊,以野放為最終目標來做出最適當的照養規劃。首先是飲食,森林裡的食物豐富又多元,小熊要長得頭好壯壯就要學會分辨哪些是營養好吃的食物,「好吃」並不是香甜多汁,若提供了市場高甜度的蔬果,小熊吃慣了反而變成挑食大王。
黃美秀因此發起《小熊野果募集計畫》,號召民眾提供自家種植的有機蔬菜、水果,或是適量地採摘野果,一起合法餵養小熊、擔任小熊的營養師,民眾踴躍地捐贈讓照養團隊有琳瑯滿目的食物教材,訓練小熊分辨可食用的植物果實。
透過民眾協力收集小熊野訓所需的食物,我也藉此機會讓大家瞭解台灣黑熊的食性,以及覓食行為等生態習性。參與的民眾共計五十三位,每位民眾寄件次數從一到七次不等,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民眾有連續多次寄送的紀錄,但卻未曾有人使用貨到付款的郵寄方式。
——《小熊回家:南安小熊教我們的事》P.85~P.86頁
小熊學習分辨可食用的植物果實
照養小熊的過程,黃美秀感受到許多民眾的熱情,拆開熱心人士捐贈給小熊的包裹,偶爾也有挾帶給工作人員的水果、補給品,還有替工作人員打氣的手寫卡片。即使照養小熊不易,還好有這些溫暖的祝福支撐著照養團隊繼續向前。
民眾寄送給工作人員的補給品和祝福小熊的卡片
跨物種的友情 顛覆科學的想像
小熊的貴人,不只有人。作為生態系頂端掠食者的小熊,學會獵捕活體是很重要的課程。「熊麻雞」的故事開端就發生在第一堂課,殘弱的母雞在小熊還沒意會到「那是食物」的情況下逃竄消失了,過沒多久,那隻母雞再次出現在小熊身旁,氣宇非凡的模樣跟在小熊旁覓食,熊雞相處一室的畫面讓照養團隊大為驚訝,甚至之後的活體獵捕課程都順利完成,唯獨這隻陪伴小熊的「熊麻雞」平安活下來。
熊雖然是生態系的頂級掠食者,但並非殺無赦的動物。反之,熊其實不喜愛製造衝突,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即使出現其他競爭者也可以相安無事地相處。
小熊和「熊麻雞」的關係,究竟是跨物種的友誼,還是養雞取蛋,或是養肥殺來吃的儲備糧食的概念,沒有人知道。但身為唯一逃過「熊口」的雞,肯定對小熊來說有特別的意義,也讓我們對於台灣黑熊的研究有了一項有趣而溫馨的紀錄。
——《小熊回家:南安小熊教我們的事》P.54頁
突如其來的「雞伴」卻達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因為熊麻雞在旁的走動,刺激小熊展現護食、警戒的本能,間接訓練小熊行為多樣性,反而解決了黃美秀認為需要幫小熊找伴訓練的困擾。
一熊一雞形隱不離,黃美秀認為熊麻雞可能是山神送給小熊的禮物。
滿載眾人的祝福,小熊回家囉!
隨著小熊日漸茁壯,兩百多天的野放課程即將完成,團隊終於可以討論野放事宜,不過野放並不是找個隱密的森林放小熊走這麼簡單而已,考慮到年幼小熊的活動範圍不大,野放地點的食物必須充足且不受人類活動干擾,挑選最適合的野放地點才能提升小熊的存活率。
除了小熊的訓練,人類的宣導也很重要,團隊親自到野放地點的附近的村落宣導,希望居民們能夠瞭解這次的野放計畫,並擔任通報系統的第一線,若真的遇到熊的話,可以即時跟相關管理單位通報。專業團隊和當地居民一條心,野放地點的安全才能萬無一失。
上圖:部落長老為小熊祈福,下圖:卓溪鄉部落的大人小孩們皆支持小熊野放回祖靈的山林
野放當天,重要的照養專家都在現場,雖然是小熊與大家相聚的最後一天,但照養團隊絲毫不敢大意,對小熊的狀態更加謹慎,等到小熊鎮定劑消退、從特製運輸籠探頭探腦地走出來後,黃美秀下令點燃鞭炮,這是最後一次提醒小熊回歸山林後,不要再靠近人類了。
門開,
一串鞭炮響,慶祝妳的「重生」,
也再次提醒妳「別靠近人類」。
入夜,
一場雨,洗盡妳身上的人間味,
也抹盡我們遺留在林子裡的足跡和氣息。
之後,妳是妳,我是我。
親愛的孩子,加油。
回家快樂。
——Ali-Duma五月一日七點,小熊野放山區
——《小熊回家:南安小熊教我們的事》P.225頁
右上圖:黃美秀和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的夥伴,照養小熊的幕後推手們,右下圖:野放結束後,如釋重負的工作人員們
回家之後,就等於安全了嗎?
小熊雖然回到熟悉的森林,但是人類的威脅還緊跟著牠,非法狩獵的壞人們徘徊在森林裡、非法獵具更藏在小熊的每一個步伐中,還有民眾入山留下的各個垃圾與廚餘成了致命的誘惑之外小熊要面對的挑戰還有好多、好多⋯⋯。
這本書像是一本媽媽育兒的日記,每一頁都能看到黃美秀對黑熊滿滿的愛心,內容詳盡紀錄黑熊媽媽照養小熊的心路歷程,當然用意不是讓大家知道如何飼養黑熊,而是要認知到有熊的森林多麽重要。希望在南安小熊事件之後,民眾對於保育的觀念不只是曇花一現,要持續地改善保育現況,讓小熊安全地生活在山裡。
小熊踏出運送籠,回到祖靈的懷抱
全台僅剩不到600隻野生黑熊,你我共同守護,本書版稅全數捐贈給從事台灣黑熊相關研究的台灣黑熊保育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