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林業與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記者|陳怡潔 編輯|蘇于寬
花蓮縣卓溪鄉中正部落近日傳出黑熊攻擊禽場繫綁的飼養犬隻,並對部落嚴重滋擾的事件,引發廣泛關注。
林業與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下稱花蓮分署)表示,4月11日獲報中正部落有黑熊入侵雞舍,經勘查發現熊窩、排遺等黑熊出沒的跡證,便在周遭架設紅外線自動相機,並提醒通報人將飼養的家禽及犬隻移置到安全處所。
後續,通報人未移置的看門犬隻接連遇害,一隻犬隻失蹤,另一隻犬隻則是遭攻擊後,屍體遺留在現場;經獸醫師解剖,判斷為大型動物攻擊致死。其後16日,自動相機拍攝到黑熊攻擊另一住戶飼養的被鐵鍊拴住的犬隻,由此推斷接連三起犬隻傷亡,皆與黑熊攻擊有關。
4月16日,自動相機拍攝到黑熊攻擊住戶飼養在戶外的鏈養犬隻。影片來源:林業與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然而,即便花蓮分署於17日起連夜啟動強力驅趕行動,該隻黑熊個體依然在部落周邊出沒,20日,中正部落又再傳出一犬遇害,居民亦在距住家僅約50米處觀察到黑熊。
花蓮分署指出,這隻黑熊應為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於2021年,委託學者進行繫放研究的個體YNP-BB02,當時在追蹤僅100多日後即失去訊號,不過至今仍掛有頸圈,因此得以進行個體辨識。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下稱玉管處)於18日接到花蓮分署通知,並於19日委請專業單位協助佈置鐵桶誘捕籠、安全套索等陷阱,同時向農業處完成捕捉保育類野生動物的相關申請程序,計畫捕捉該個體避免進一步人熊衝突,並對已無用處的追蹤頸圈進行妥善處理。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於19日開始在卓溪鄉一帶架設陷阱。圖片來源:林業與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21日上午,玉管處、花蓮分署等單位召開會議,商討巡邏、誘捕以及後續安置的執行細節,並決議加強巡邏頻度,持續在非誘捕範圍進行驅離;21日下午,花蓮縣政府農業處、地方議員、卓溪消防分隊、玉里警分局等單位亦會同玉管處、花蓮分署,再次召開黑熊滋擾緊急會議,進一步協調人力、資源部署,期望成功誘捕該個體。
21日晚間9點多,巡邏人員在沈姓農民工寮巡視陷阱時,聽聞犬隻遭受攻擊的聲音,發現黑熊正撕咬一犬。花蓮分署表示,當時黑熊發現巡邏人員後,轉向人員並意圖靠近、作勢攻擊,巡邏人員隨即向黑熊開槍並命中,目擊民眾沈小姐亦向公視新聞網證實此說法。
花蓮分署補充,由於觀察到YNP-BB02習慣性掠食犬隻,行為異於其他曾處理之個體,因此從上周起便要求玉里工作站人員於夜間執行驅趕任務時,須攜帶獵槍防身,並於遭遇緊急狀況時,以維護自身安全為優先。
黑熊YNP-BB02滋擾中正部落路徑圖。圖片來源:林業與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YNP-BB02終身亡 主管機關說明防治策略
4月21日晚間黑熊中槍後,巡邏人員即主動通報花蓮分署。後續,花蓮分署、玉管處、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及野聲環境生態有限公司團隊等單位,共計28人到場救援,將YNP-BB02後送野灣野生動物醫院,但檢查後研判傷勢過重,以深度麻醉人道處理,並交由農業部獸醫研究所進行完整病理解剖。
對於事件結果,花蓮分署表示遺憾,但強調巡邏人員人身安全為首要考量,所有處置皆符合《野生動物保育法》規範。
黑熊YNP-BB02中槍後,多個單位到場救援,將其送至野灣野生動物醫院治療,但因傷勢過重,最終進行深度麻醉人道處理。圖片來源:林業與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據統計,4月11日至21日間,YNP-BB02滋擾多處雞寮,共掠食10餘隻雞,並造成5隻飼養犬受攻擊身亡,引發部落居民擔憂。
對此,玉管處向聯合新聞網說明,該個體行為較為特殊,多數黑熊在靠近人類聚落時都較為謹慎,尤其是聽到犬隻吠叫等較大的動靜,多半會選擇撤離,極少主動攻擊。
花蓮分署則指出,當犬隻遭受繫綁限制活動範圍,即成為黑熊容易捕捉的對象;而黑熊是機會主義覓食者,且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不排除YNP-BB02是因爲先前成功的捕食經驗,而有一再攻擊犬隻的行為。
為降低衝突風險,花蓮分署建議居民調整犬隻飼養方式,設置堅固的狗籠,提供犬隻安全避難空間;並可於工寮或住家周邊加裝感應式燈光與警鈴,達到嚇阻野生動物的效果。此外,也應妥善管理戶外食物、廚餘、垃圾與飼料,強化養蜂場與禽畜設施,避免吸引黑熊覓食;若發現黑熊滋擾,可通報24小時專線0800-000930您您您救山林。
而因應卓溪鄉頻繁有黑熊出沒,花蓮分署提供居民防熊物品包,內有大龍炮、汽笛喇叭及熊鈴等驅熊物品。未來,花蓮分署亦將展開防熊電牧柵欄試驗計畫,以及參考山區育樂場域,在此建置AI辨識黑熊的預警系統。
黑熊保育協會籲打造在地策略 加強教育宣導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向窩窩記者表示,玉山國家公園是黑熊族群密度最高的區域,從國家公園東南角延伸至花蓮卓溪、台東海端,皆是適合黑熊的完整闊葉林地,近年觀察到黑熊族群有增加趨勢,部分個體可能為尋找領地,而出現在部落周邊。
協會進一步說明,黑熊間存在個體差異,此例應視為個案,且無法斷定其是「問題熊」:「如果給過負面制約,把牠趕走之後,牠還不怕、還是反覆回來,在國外才會被定義成是『問題熊』。」而目前未有證據顯示YNP-BB02有成功受驅離後、仍然反覆滋擾的行為。
協會表示,支持花蓮分署「驅離與誘捕並行」的處置原則,當人熊距離過近時,首要目標應是阻斷接觸。同時,協會亦呼籲加強預防措施,避免提供食源吸引黑熊,或者隨身攜帶熊鈴等發聲物品,降低與熊相遇的風險;而若與黑熊正面接觸,須冷靜後退,發生衝突時,則可用防熊噴霧防身。
針對黑熊防治,協會則指出,國外經驗顯示電圍籬是有效的工具,雖然台灣地形崎嶇、戶外供電不便,設置上存在實務困難,但是隨著黑熊出沒在人類聚落周遭的事件增加,台灣應積極研發適合在地的防治策略。
對此,花蓮分署補充,目前山區多數養雞場屬開放式飼養,若全面建置電牧柵欄,將涉及大面積圍設,成本高昂。因此,目前策略為研判黑熊可能入侵路徑,在高風險區域設置電牧柵欄進行防範。
由於傷害黑熊為布農族傳統禁忌,中正部落於昨(22)日為黑熊YNP-BB02舉行除穢儀式。花蓮分署強調,盼社會大眾同理山村部落居民對於生命財產安全的擔憂,並支持保育機關在緊急狀況下的必要處置。
花蓮縣政府農業處指出,此次事件中,居民視為看家護院作用的犬隻遭受攻擊,可能衝擊居民的安全感;同時,長期餵養遊蕩犬的民眾也對事件強力關切,在主管機關開始誘捕前,持續訴求儘速捕捉並移置該隻黑熊,而非僅以驅離處理。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則強調:
未來,人熊衝突事件絕對還會再發生。
認為無需對此事件過度悲觀,但應從中汲取教訓,轉化為推動黑熊保育與衝突防治的重要經驗。
協會表示,肯定目前巡守隊與自動相機監測的作法,並建議加強教育宣導,在政策與執行層面投入更多資源,協助山村居民乃至於全民建立防熊意識,並且落實預防措施,才能避免社會在渲染犬隻被攻擊的輿論下,對黑熊產生負面印象。
本次事件雖以YNP-BB02的離去劃下句點,卻也喚起社會對黑熊保育與防治的廣泛關注。當黑熊與人類越來越頻繁接觸,如何共存共榮,亟需每個人對此議題的理解與行動。